首页> “入睡困难户”催生千亿睡眠市场,中药精油如何拯救睡眠?

“入睡困难户”催生千亿睡眠市场,中药精油如何拯救睡眠?

时间: 2023-12-08    浏览量:147     分享:

组 2.png


失眠又称为睡眠障碍,即由于入睡困难、睡眠持续过程紊乱等干扰机体正常睡眠,导致患者白天的社会活动也会受到影响的一种疾病。


睡眠障碍是当今常见的生理心理疾患,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超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由于患者的失眠程度轻重不一,相关调查报告显示,仅有约5%的失眠患者就该问题求医,约70%的患者未向医师提及症状,约20%的人选择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来解决失眠问题。


目前临床上常用苯二氮䓬类、苯巴比妥类、抗焦虑类及其他化学药治疗失眠,而此类药物多会出现服用后次日头晕思睡,甚至记忆受损或认知障碍等不良反应,而且长期用药易产生依赖性,骤然停药又易出现反跳性失眠和焦虑等症状,也不适用于程度较轻的睡眠障碍人群。


组 2 拷贝 4.png


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疗失眠成为当前临床上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医认为,失眠是由外感或内伤等原因造成阴阳气血及心、肺、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导致的病症。中医治疗失眠主要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为治则,中药则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众多临床实践证明,单味中药、复方或中药有效成分在治疗失眠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药精油是一类存在于药材中的具有挥发性的油状液体,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具备起效快速、接受度高、药理活性丰富等特点。在镇静助眠方面,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之间相互的协同作用,减轻单一成分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疗效。


结合失眠的病理机制,可将中药精油镇静催眠的作用机制主要分为以下4类: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对GABA及其受体的影响、对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调节HPA轴激素分泌紊乱。


组 3.png




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表达


在镇静催眠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主要包括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等。当5-HT、NE这类神经递质浓度过低时,会造成体内神经递质分泌紊乱,影响睡眠功能的正常表达,最终导致失眠。而多巴胺神经元的兴奋则会导致睡眠减少、觉醒增加。


研究表明,酸枣仁、当归-白术等中药挥发油均可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或其受体的表达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


组 2 拷贝 2.png




调节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表达


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的传递物质。GABAA、GABAB、GABAC是GABA对镇静催眠起主要作用的3个亚型。GABA神经元是控制睡眠和唤醒系统的重要成分,因此GABA水平与脑中睡眠调控有直接关联。GABA能神经系统紊乱会使机体兴奋,直接导致失眠现象发生。其中GABAA相较于其他亚型对镇静催眠过程发挥的作用更大。当GABAA含量增加时,会使相应区域的慢波睡眠时间延长,从而调节失眠。

研究表明,益智仁、柏子仁、薰衣草、当归-白术等中药挥发油均可通过调节GABA及其受体表达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调控细胞因子


IL和TNF是影响失眠的重要细胞因子,其中IL-1β和TNF-α起主要作用。IL-1是最早发现的与治疗失眠相关的细胞因子,IL-1、TNF-α水平越高,睡眠时间越长,反之睡眠时间减少。同时IL-1也可通过促进5-HT、多巴胺的分泌改变睡眠状态。


研究表明,菊花、方天麻、女贞子、水芹、柴胡等中药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组 2 拷贝 3.png




调节HPA轴激素分泌


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内分泌中枢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合成多种内分泌激素参与调节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其合成的CRH与发挥镇静催眠作用密切相关。CRH可以使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并作用于机体各个部位发挥作用。其中进入血液的ACTH传播到肾上腺,使肾上腺释放皮质醇,帮助机体调控压力缓解失眠。


研究表明,远志、百合、地黄、夏枯草等中药能够通过调节HPA轴激素水平发挥镇静催眠的作用。


失眠的治疗与预防方式多种多样。除上述几种主要的治疗机制外,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改善失眠症状。例如,可以通过促进疲劳的修复,延长慢波睡眠第 I 、II期、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和与戊巴比妥钠协同抑制神经中枢系统等等方式。


中药精油作用温和、疗效佳、不良反应少,是治疗失眠的绝佳选择之一。面对复杂的病因,中药精油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给出不同的方案,同时还能够帮助一些因社会因素导致失眠的患者进行心理治疗。随着对中药镇静催眠作用机制的系统深入性研究的不断推进,中医芳香疗法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对于失眠的治疗效果将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显著提升。


组 2 拷贝 5.png


参考文献:

[1]孙宁,孙佳慧,仲怀宇等.中药镇静催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3,54(04):1299-1310.

[2]万丽娟,卢金清,许俊洁等.基于芳香性药物镇定安神的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5,24(15):1-3.

[3]邱宇,张泽宇,张芯等.基于系统药理学分析酸枣仁与柏子仁镇静催眠机制的异同[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21,40(12):850-857.DOI:10.14109/j.cnki.xyylc.2021.12.11.

[4]崔开宇,王平,游秋云.益智仁挥发油对大鼠快动眼睡眠剥夺恢复后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5]周欣,宋宁,林景等.薰衣草挥发油香薰吸入给药助睡眠作用及机制探究[J].中南药学,2023,21(09):2316-2321.

[6]王培,张梅奎.芳香疗法治疗失眠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04):366-368.DOI:10.16295/j.cnki.0257-358x.2016.0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