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端午节福利|只此香囊 唯寄安康

端午节福利|只此香囊 唯寄安康

时间: 2023-06-16    浏览量:505     分享:

组 2 拷贝 4.png


端午将至,提到端午节,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习俗?


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虽然许多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得以保留和传承,但其中一些习俗却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热度。

“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挂香囊;门插艾,香满堂;龙舟下水喜洋洋。”香囊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作用功效,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习俗。





中药香囊的发展历史


香囊,又名香袋、香包、荷包、容臭和花囊等,因囊中盛放香物而得名。根据文献记载所知,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礼记·内则》注:“容臭,香物也,助其形容之饰,以缨系之。”讲的就是香囊的雏形。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佩戴香囊的风俗日渐兴盛。屈原《离骚》中就有词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古人此时期已认识到使用芳香之品可避秽祛疫。


“香囊”一词在汉魏时期文献中明确出现,东汉繁钦在“定情诗”中写到:“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此诗描述了朋友之间以佩戴对方所赠送的香囊来表达双方真挚的感情,此时香囊已经成为了馈赠的佳品。


组 2 拷贝 3.png


唐代香囊受到开放的社会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的影响,艺术形式与汉代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出现了金属和丝质香囊。


宋代香囊受国内政治、军事等诸多因素影响,香囊的形态纹样较柔弱内敛,与唐代张扬和自信的特点大不相同,流传至今的香囊造型以命妇的霞帔坠形式居多。


明代香囊的艺术形式发展到达了又一个鼎盛时期,制作香囊选用的材质更加丰富,除了原有的金银、织绣,玉石、象牙等材料均纷纷纳入选材范围,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香囊在图案纹饰方面不光延续了魏晋、唐宋形成的动植物相结合的样式,还出现了以文人审美为中心的书画形式的纹样。


清代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达,再加上对外交往频繁等条件将这时期香囊的工艺和审美推到了顶峰。这时期的香囊又称为香荷包,款式丰富,种类繁多,刺绣香囊的造型别致,颜色搭配丰富饱满。


古代社会中的香囊从开始的实用盛物功能,到后来承载礼仪、祈福、装饰、审美等功能,其意蕴越来越丰富。至今, 民间仍有“带个香草包, 不怕五虫害”的风俗。




中药香囊的作用机制


中药香囊是利用药物的芳香走窜作用,通过人体的口鼻、皮肤毛孔及经络穴位的吸收发挥芳香祛湿、清热解毒、辟秽驱邪的作用,达到中医“治未病”的作用,此疗法来源于“衣冠疗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的一种。


现代研究认为香囊里的中草药散发出的芳香气味,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微环境,可净化空气、杀毒抑菌。中药香囊主要通过鼻嗅进入人体,香囊中多选用具有较强挥发作用的中药,其芳香分子能被鼻粘膜迅速吸收,增强鼻腔粘膜防御功能,阻止病毒在鼻粘膜上黏附、增殖扩散,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以减少人体感染疾病的机会。


组 2 拷贝 7.png





中药香囊配方推荐


·清香安神囊

组成:合欢花、干柠檬、远志各2g,金盏菊、百合花各7g。

用法:将以上诸品洁净,干燥、粉碎,将粉碎的药粉用纱布包装成20g/袋,放入香囊袋,白天挂在胸前,夜间置枕边,每2周更换囊内物,连续佩戴6周。

功效:清心除烦、安神助眠。


组 2 拷贝 6.png


·辛香开窍囊

组成:苏合香2g,冰片3g,玉兰花、石菖蒲、薄荷各5g。

用法:将以上诸品洁净,干燥、粉碎,将粉碎的药粉用纱布包装成20g/袋,放入香囊袋,日间置胸前,睡时放枕边。每日3次,将香囊置于鼻前,深呼吸20次。每周更换香囊内物,连续佩带8周。

功效:开窍醒神、避秽浊。


·馨香醒神囊

组成:石菖蒲、佩兰、茉莉花、冰片5g。

用法:将以上诸品洁净,干燥、粉碎,将粉碎的药粉用纱布包装成20g/袋,放入香囊袋。佩戴于身,每周更换香囊内的中药,持续佩戴4周。

功用:提神醒脑、宁心安神。


组 2 拷贝 5.png





“芳艾香囊身佩戴,辟邪祛病祈安宁”


端午将至,古香今韵香御屏风系列产品——「古法香囊」正在热卖中。


image.png


香御屏风古法香囊精选道地芳香中药材,丁香、肉桂、石菖蒲、艾叶、苍术等中药香粉混合而成,于身以香除秽、防感防疫,于心回苏精神、排乏醒神。


“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 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随着养生防病的观念深入人心,相信中药香囊这一历史悠久的小物件,能够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邢翠娟.中国古代香囊的历史、纹样与制作工艺[J].首都博物馆论丛,2022(00):241-245.

[2]陈扬,苏同生,伍洁洁.中药香囊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探讨[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01):15-20+51.DOI:10.13424/j.cnki.jsctcm.2021.01.003.

[3]谭艳云,赵扬,王文平,程馨缘,郭施余,魏丹霞.药用香囊浅谈[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