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错过又等一年!即将迎来「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

错过又等一年!即将迎来「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

时间: 2023-06-16    浏览量:676     分享:

组 2.png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汇聚了中医养生保健的智慧。


“冬病”可以理解为,某些好发于冬季里或在冬季里易加重的虚、里、阴、寒证,长期发作导致脏腑功能渐弱、身体里的阳气不足,多为肺、鼻、肾、脾胃等相关的慢性病症。


“夏治”是指当夏季三伏时,借自然界旺盛的阳气,通过自然的“温”与“热”来驱散人体内沉积的寒气,调整脏腑阴阳平衡,并在体表特定腧穴进行药物贴敷、艾灸,或内服药物以及刮痧、拔罐、埋线、熏洗、足浴等方法来防治“冬病”。



「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


组 2 拷贝.png


·春夏养阳思想

「冬病夏治」疗法,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春夏的季节特点是顺应阳气升发, 万物始生;秋冬的季节特点是顺应万物收敛闭藏, 阴气渐长。


·“治未病”思想

古代医家们认为防止疾病发生是治病的最高境界。「冬病夏治」主要通过春夏养阳的方法, 改善人体体质的阴阳盛衰, 使体内阳气不断充实, 恢复“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的健康水平。夏令三伏之时, 人体气血充盈旺盛, 腠理皮毛疏松开泄, 故此时用药更易内达病所, 激越人体正气, 降低“冬病”发作。


·“天人合一”思想

《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伴随自然界节气的变化,人体阳气与自然天地阳气相对应,也具有生于春, 旺于夏, 收于秋, 而藏于冬的特点。

夏季“三伏天”,是一年之中自然天地阳气最盛之时,人体内的阳气亦相应随之充盈,这时是人体阳气恢复的最佳时机。一方面此时阳气最旺,另一方面,机体内寒凝之气相对易解,故当此之时温阳补气,可散体内阴寒邪气,将冬病之邪消灭于蛰伏,以达祛寒疗疾、恢复阴阳平衡稳态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时机


组 2 拷贝 2.png


疾病应时而生,也要择时而治。


在时间上,「冬病夏治」多选择在“三伏天”进行。“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在每年阳历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


按我国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明确规定从夏至日后第3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三伏)。


今年的三伏天时间为初伏7月11日至7月20日,共10天;中伏7月21日至8月9日,共20天;末伏8月10日至8月19日,共10天。

夏季三伏天之时,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皮肤松弛,毛孔开张,经络气血趋于体表,运行流通充盈。


如果此时在体表穴位敷以温热刺激、辛香走窜的中药治病,药物能够得到很好的吸收,随着经络到达病变部位,驱散体内积寒,疏经络,通气血,理阴阳,调脏腑,从而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者彻底根治疾病,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冬病夏治」适合的疾病


「冬病夏治」,是以治疗在冬季发病或在冬季病易加重的虚寒类疾病为主。


《艺文类聚》曰:“伏者金气所藏之日也。”庚日在五行属金,与肺相应,此庚日是温煦肺经、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因此冬病夏治疗效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次还包括免疫、消化、循环系统疾病。


组 3.png


这些疾病发作呈明显的季节性,以秋冬季节发病率高,且多反复发作,在冬天治疗效果较差,而夏天施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常见疗法是在体表特定腧穴进行药物贴敷,传统的三伏贴是将特定中药材制成药饼后,敷贴于特定穴位上使药物渗入穴位经络。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中医香疗的兴起,三伏精油贴应运而生。相较于中药粉贴,中药精油分子更小、吸收速率更强,进入体内后行气走窜比较快,不易造成肌肤的灼伤。



参考文献:

[1]矫增金,刘俊涛,陈民.冬病夏治刍议[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05):138-140.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8.05.042.

[2]朱现民.冬病夏治时间因素探讨与三伏天日期推衍[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03):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