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寻香中秋|共品一缕香 他乡亦故乡

寻香中秋|共品一缕香 他乡亦故乡

时间: 2023-09-22    浏览量:404     分享:
组 2.png


八月十五,中秋将至。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所以八月半的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月儿圆,寄托了人们团圆团聚的美好祈愿,故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也是一个承载着民族共同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的日子。


组 3.png


在这一天,古人拜月祈福,合家团圆,一起赏月、走月;如今,我们跨越空间上的距离,与家人团聚。而那亘古不变的中秋之月,氤氲着延绵千年的情感、审美、哲思,盛满了中国人对故土的依恋、对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追求。


月亮作为一种意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无数文人墨客抬头望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引发无尽乡愁。比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是每个国人心中故乡的缩影。


组 4.png


“乡愁”是国人的一种集体记忆,尤其是在中秋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它更成了国人的一种共同情愫,举头望明月的思念,也是穿越时间不绝如缕的文化乡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个流动的时代,乡愁却是沉重的。有数据显示,我国接近1/5的人口处于流动状态,“团圆”正是人们最深沉的内心呼唤。工作忙、离家远、压力大,这是现代社会无奈的伴生品,也是走出家乡的中国人必然要处理的人生困境。而中秋提供的正是一条同频共振的情感纽带,牵动着数不尽、道不清的故乡记忆。



组 3 拷贝.png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与记忆有关的效应,叫“普鲁斯特现象”,用来形容嗅觉唤起记忆的情况。人的五感中,最灵敏的感官是嗅觉。当嗅神经受到气味的刺激所产生神经脉冲,送到脑部负责气味感知的嗅球区,分析后利用神经细胞与海马迴联系,将神经脉冲储存起来。所以当再闻到同样的气味时,嗅神经会产生一样的神经脉冲,而大脑就会唤起当时的记忆。


因此,人不仅是一个感官接收器官的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这些形象正是由几种感觉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大图景。


组 4 拷贝.png


如果让你选择你记忆中的气味来代表中秋?你会选择什么呢?


是厨房的烟火气味吗?三餐茶饭,四季衣裳,共同造就了一个叫家的地方。每当灶火燃气,香气弥漫,这熟悉的味道植入我们的记忆深处,家,才获得完整的意义。平淡的食材,经过一双巧手和细密的心思点亮日常,温暖彼此。千家万户,或许记忆中的烟火气味不同,但幸福的滋味却何其相同。


组 4 拷贝 2.png


是四溢的柚子清香吗?柚子,澄黄如月光,饱满如圆月,其圆润的外表已和中秋的团圆意蕴搭上了边。再读柚子这两个字,柚子——游子,“柚”与“佑”谐音,剥开桌上的柚子,果瓣分明,紧紧抱团,仿佛在外的游子也能回家团圆。中秋节的柚子,可以是果品、供品、工具果……吃完柚子,那一大块剥下来的柚子皮也不能放过,若是能成功分成几瓣或是剥成两半,扣在小孩的头上,正是最佳“西瓜帽”玩具,也是不少人的童年中秋家乡记忆。


是馥郁的桂花气味吗?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所谓“繁星皓月万点黄,半城桂树满城香”,金秋的桂花恰似春日梨花,风一吹,便开得人措手不及。窗前屋后、街头巷尾,远远就能闻见桂香浮动,你是否拥有年少时,与家人一起于桂花树下嬉笑,将繁星般的花儿小心收集、晾晒,腌入浓郁的蜂蜜,将这份香甜久久留住的记忆?


组 3 拷贝 2.png


团圆的象征、心灵的港湾,情感的寄托、文化的纽带,这是中秋于现代中国的意义所在。中秋佳节中,蕴藏家国天下的社会秩序、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古树新枝的生长,不仅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典雅韵味,更塑造着现代中国的精神世界


月亮不解乡愁,只引乡愁,离愁心上留;桂花却解离愁,代诉乡愁,人在千里游。每个人认可的故乡气味不尽相同,或是桂花的馥郁芬芳,或是月饼的香气扑鼻,或是柚子的清香四溢。当我们牢牢记住乡愁的气味,寻找构建故乡记忆的芳香砖瓦,带着自己熟悉的故乡的气味在身边,这世上的圆满,或不必跋涉,共赏一轮月,共品一缕香,相思可寄,千里共婵娟,他乡亦是故乡。


组 3 拷贝 3.png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中秋,记住跨越时空的文化乡愁.[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201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