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什么是中医香疗?古香今韵带您一文详细了解!

什么是中医香疗?古香今韵带您一文详细了解!

时间: 2023-12-15    浏览量:161     分享:
组 3.png


香疗研究院的账号开设至今,我们向大家带来了关于中医香疗的方方面面的科普,从中医香疗的科学研究到中医香疗的生活应用,从中医香疗的行业热点到中医香疗香品的研发,但好像从未仔细向大家正式地介绍中医香疗。也许您对中医香疗的概念仍有些许模糊,今天便一文带您详细了解——什么是中医香疗?



中医香疗的概念


中医香疗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借助芳香物质所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治疗功效,将芳香药物制成适宜剂型,通过按摩、外涂、艾灸、熏香、内服等方式作用于局部或全身,以预防、治疗或康复疾病的一种传统自然疗法


中医香疗始于夏商,成于秦汉,盛于明清,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


组 12.png



中医香疗的起源和发展


中医香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医药起源到纯粹医药经验的积累,再经过理论总结形成学术体系并不断丰富和完善,在不同历史阶段亦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


(一)中医香疗的起源与积累——远古至先秦时期


远古时期,原始人在烤火取暖、煮食或点燃篝火防兽时,选用植物作燃料,发现植物在燃烧时散发出的芳香气味被人闻吸后可能会产生一些作用,慢慢地给原始人以启发,这可能就是中医香疗的起源。


夏商周时期便有关于芳香药物和中医香疗专职人员分工的记录,周代已有薰香、采香的习俗,《周礼》有以“莽草薰之”“焚牡菊以灰洒之”等薰香防治害虫的描述。春秋战国时期中医香疗经验逐渐丰富,《离骚》中载有44种香草且大多可供药用;《山海经》中还记载了佩香可以驱疫防病,此时,艾草也逐渐为广大百姓所接受。


《端阳故事图册》由清代画家徐扬绘.png


(二)中医香疗的形成与发展——秦汉至晋唐时期


秦汉时期中医香疗从实践逐渐上升为理论。《神农本草经》集东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全书收载药物365种,其中芳香药物占10%左右;晋唐时期,外贸开始发达,有很多外来香药流传进来,比如安息香、龙脑香等等,此时香疗也有了更丰富的玩法,比如香熨、香佩、香枕等等,香方也越来越丰富。


_ 故宫博物院 拷贝.png


(三)中医香疗的总结与完善——宋元至明清时期


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医香疗不论从理论还是临床实践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香药的品种、使用方法、香方、理论发展都更丰富了,还出现了专门管理香药的机构。


(四)中医香疗的创新——近现代尤其是近二十年


随着国家科研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医香疗发展迅速,不仅在临床广泛应用,也开展了大量的药理和疗效研究,带动了芳香产业的迅速成长。目前已形成芳香植物种植、芳香产品深加工及中医香疗健康服务等多方面的产业格局,涉及医学、农业、林业、日用化工、教育、旅游观光、运输、经营等多个领域;芳香产品的应用也从传统的SPA馆、美容美发、医药保健、食品化工等行业,延伸到医疗养生保健、自然疗法、芳香食品、运动及芳香器材、教育、遗传基因信息等诸多方面。



中医香疗的基本理论


中医香疗基本理论是中医学历经千年积累、提升、演变形成的,主要包含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基本特点,涵盖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精神、病因病机、养生防治等主要内容。


中医香疗的现代理论体系是中医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古香今韵在以体质、疾病、证候相互关系为前提,在继承中医香疗传统理论、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中医香疗“香道-运香-香效-配香-施香”理论体系,使其系统化、科学化,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医香疗理论。同时运用现代多学科技术方法研究香疗相关技术,形成中药精油制造“寻香-提香-稳香-制香-评香”关键技术体系,实现传统理论方法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最终形成了中医香疗「十香体系」。



组 6.png



中医香疗芳香药物


芳香药物,古称“香药”,是具有香气和可供提取芳香精油的植物或动物药物的总称。芳香药物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芳香性成分和非芳香性成分。其中非芳香性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糖类、苷类、醌类、黄酮类、鞣质类等化合物;芳香性成分(以下称精油),又称挥发油、精油、芳香油。


精油是存在于芳香药物中的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精油是芳香药物最具代表性的成分,生物活性多样,具有止咳、平喘、抗菌、止痛、解痉、抗癌及健胃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中。

芳香药物是中医香疗的物质基础,常用的芳香药物主要分布于解表药、清热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湿药、开窍药和温里药等。


常见的芳香药物:
解表药:细辛、白芷、紫苏叶、辛夷、荆芥、香薷、生姜、菊花、薄荷等;
清热药:牡丹皮、金银花、青蒿、鱼腥草等;
安神药:合欢花、代代花(酸橙花)、栀子花、酸枣仁、柏子仁等;
活血化瘀药:川芎、姜黄、乳香、没药、当归等;
理气药:沉香、檀香、香橼、陈皮等;
化湿药:苍术、厚朴、砂仁、广藿香、佩兰等;
开窍药:石菖蒲、冰片、麝香、安息香、苏合香等;
温里药:肉桂、丁香、小茴香、艾叶等。



中医香疗原料分类


香疗产品原料是制备香疗产品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香疗产品的应用效果,并直接影响香疗产品成本的高低和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在香疗产品的生产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香疗产品原料的类型主要包括挥发油、浸膏、净油、油树脂、香脂、香膏、纯露、基础油等,挥发油是香疗产品的主要原料。


挥发油:又称精油,是采用蒸馏、压榨、萃取或吸附等物理方法从芳香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具有一定香气和挥发性的油状物质。


浸膏:是指采用有机溶剂对不含渗出物的芳香植物组织经过提取浓缩而得到的膏状物质。在浸膏中除含有精油外,尚含有相当量的植物蜡、色素等杂质,在室温下浸膏多呈深色膏状或蜡状。


净油:是指植物浸膏(或香膏、香树脂、精油)的乙醇抽提物。


油树脂:是指采用适当的溶剂从辛香料原料中将其香气和口味成分抽提出来,再将溶剂蒸馏回收,制得的稠状、含有挥发油的树脂性产品。其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辛辣成分、色素、树脂及一些非挥发性的油脂和多糖类化合物。


纯露:是芳香植物蒸馏所得的冷凝水溶液。纯露中除了含有少量挥发油成分之外,还含有全部植物体内的水溶性物质(如黄酮类、鞣质类等)。


香脂:是指采用吸附法应用精制的动物脂肪或精制的植物油脂吸收芳香类药材中的芳香成分的饱和脂肪或油脂类物质。


树脂:分为天然树脂和经过加工的树脂。天然树脂是指渗出植株外的萜类化合物因受空气氧化而形成的固态或半固体状态,经过加工的树脂是指将天然的树脂中的挥发油去除后的制品。


基础油:是从植物种子、花朵、根茎或果实中萃取的非挥发性油脂,可润滑肌肤,能直接用于肌肤按摩,也是稀释挥发油的最佳基底油。



中医香疗常用疗法


中医香疗法多种多样,其途径主要是通过芳香药物的芳香之气和治愈能力,以外治法为主,经由体表皮肤和嗅觉器官吸收进入体内,转运至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等,从而发挥治疗、养生、保健等功效。其中,尤以精油的应用最为普遍,疗效确切。


四种常见的精油使用方法:

推拿法:推法、擦法、摩法、揉法、捏法、按压法、抚摸法、扣击法、拿法

吸嗅法:直接吸嗅法、香枕吸嗅法、熏香法、蒸汽法

沐浴法:全身浴、局部浴

湿敷法:热敷、冷敷

除此之外,还包括漱口法、洗发法、填塞法、芳香盐法、喷雾法、食疗法等等。


组 7 拷贝.png



中医香疗行业前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坚持把中医药复兴和传承提升至国家战略,并作为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政策推动。国务院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到,到 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中医香疗迄今已有 3000多年的应用历史,具有丰富的传统理论、传统方法、经典名方及传统香品。而中药挥发油具有分子小、用量小、毒性小的特点。高挥发性,高渗透性,高脂溶性,易于通过皮肤和嗅觉系统进入体内,对于抑郁、失眠、疼痛等慢性疾病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


中医香疗以小分子的挥发油为主要载体,正在带动一个庞大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医香疗产业需求持续旺盛、规模不断增长,生态圈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天然植物精油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05.8亿,预计2026年将达到183.6亿。中国植物精油市场规模呈现逐渐扩大、行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的趋势。


组 11.png


此外,随着消费升级,人群健康意识增强,健康服务形式也从“医疗型”向“医疗-预防-保健型”转变,中医香疗在养生保健与疾病治疗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旺盛,运用也是日趋普及,目前已在医疗、康养、日化、美妆、旅游、教育等多行业、多场合得到广泛应用。相信通过充分发挥中医香疗的特色优势,加快发展中医香疗行业,中医香疗在未来能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中医香疗学[M]. 杨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8

[2]杨明,薛晓,李慧婷等.中医香疗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3(02):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