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油科学|大马士革玫瑰精油抗抑郁作用

精油科学|大马士革玫瑰精油抗抑郁作用

时间: 2024-04-04    浏览量:80     分享:

image.png


抑郁症,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全球已有超过3.5亿人深受其害。传统的抗抑郁药物虽然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和局限性也让人们开始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


《食物本草》记载:“玫瑰花,味甘,微苦,温无毒,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作为一种传统中药,玫瑰花蕾和根都可入药。在众多玫瑰品种中,大马士革玫瑰精油以其独特的芳香和疗效脱颖而出。不仅具有舒缓神经、缓解压力的功效,更被认为具有潜在的抗抑郁作用。


「精油科学系列」是由古香今韵科研团队翻译并摘录科学期刊内容,让我们一起深度学习~


本文摘自:NingXia;Jie Wang

通讯作者:XingChang;Xiaofei Zhang

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

期刊信息:Journalof Ethnopharmacology

本期关键词:大马士革玫瑰精油;抑郁症;转录组学;代谢组学



前言


抑郁症,作为一种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从体重减轻、兴趣减退,到情感表达障碍,再到食欲与睡眠模式的紊乱,不一而足。其背后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极为复杂,涉及社会环境、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神经营养因子的异常、免疫反应失调、昼夜节律遗传机制的功能障碍,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紊乱与神经系统的损伤等多个方面。


大马士革玫瑰精油(REO)显示出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但其抗抑郁作用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在慢性不可预测轻度应激(CUMS)大鼠模型中,通过行为观察和生化指标,探究不同剂量REO的抗抑郁作用。我们结合RNA-seq、WGCNA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REO影响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相关生物途径。同时,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REO抗抑郁作用相关的代谢特征,并构建代谢网络。进一步,通过Metscape分析,我们构建了一个基因代谢网络,揭示了REO抗抑郁作用的关键途径。最后,采用分子对接、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验证了这些关键通路中的蛋白。这一综合性研究为REO抗抑郁作用机制提供了多层次的解析,为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抗抑郁药物的进步。



过程及结果


通过 GC-MS 测定了 REO 的化学组成,香茅醛是其构成的主要成分,占总组成的 16.01%。


image.png

image.png


REO可明显减轻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显著升高5-羟色胺(5-HT)神经递质水平,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这种治疗作用可能与调节5-羟色胺能突触信号通路有关。


image.png


此外,REO主要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途径来纠正代谢紊乱。联合分析发现了5个差异表达基因(EEF1A1、LOC729197、ATP8A2、NDST4和GAD2),表明它们可能通过调节5-羟色胺能突触信号通路和色氨酸代谢来缓解抑郁症状。


image.png

image.png

REO还可以调节5-HT2A介导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动型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ERK-CREB-BDNF)通路。
image.png


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香茅醇、香叶醇和(E,E)-金合欢醇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关键活性成分。


image.png


讨论

REO通过精准调控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与色氨酸代谢通路,展现出显著的抗抑郁效果。它不仅能够逆转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保障认知功能的稳定,还能有效支持神经组织的恢复。


未来,随着对REO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效应进行深入探索,我们有望为我们全面揭示其在神经保护和抑郁症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为抑郁症患者带来全新的治疗希望。


image.png



参考文献:

[1]Ning Xia,Jie Wang,Qiuting Guo,Jiawei Duan,Xuan Wang,Peijie Zhou,Jinkai Li,Tiantian Tang,Taotao Li,Huiting Li,Zhenfeng Wu,Ming Yang,Jing Sun,Dongyan Guo,Xing Chang,Xiaofei Zhang,Deciphering the antidepressant effects of Rosa damascena essential oil mediated through the serotonergic synapse signaling pathway,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Volume 32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