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热下寒体质太困扰?用精油平衡身体的自然之道

上热下寒体质太困扰?用精油平衡身体的自然之道

时间: 2024-12-20    浏览量:160     分享:

图层 6.jpg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一句话:“头要凉,脚要暖”。


这句俗语其实蕴藏着深刻的健康智慧,意思是人体的上部应该凉一点,而下部则要保持温暖。


然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往往导致身体出现“寒热错杂”的情况——嗓子、牙龈容易上火肿痛,吃一点凉的食物却又容易拉肚子;稍微吃多一些就感觉肚子胀满,消化不良,甚至便秘;舌头变得又大又胖,带有齿痕,腰腹部总感觉冰冷;甚至明明感到身体虚弱,想要调理虚寒的情况时,却发现一补就容易上火,症状愈加严重。


这样一来,究竟是该清火还是该温补,很多人都感到迷茫。实际上,这种寒热错杂的体质,正是传统中医所说的“上热下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这一体质的成因,并提供一些有效的精油调理方法,帮助大家找到身体健康的平衡点。




“上热下寒"的症状


典型的上热表现为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咽喉痛、脸上长痘痘、难入睡、易失眠、虚不受补;下寒则表现为饮食耐温不耐寒、大便不成形、腰膝酸冷、手脚冰凉、下肢浮肿、尿频、女性痛经等。


事实上,“热往上走,寒往下走”是大自然的规律,正常人不会出现寒热两极分化的现象。但如果生活习惯不好,例如思虑过度、缺乏运动、不避寒凉、饮食油腻等,就容易伤及脏腑,进而导致阴阳失衡,出现上热下寒证。


图层 1.jpg




“上热下寒”是如何形成的


“上热下寒”这一体质的形成,可以通过人体内的阴阳失衡来解释。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人体内的“水火失调”,即上面的火气过多,下方的水气不足,导致身体上下部分的能量和气血运行不通畅,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人体的健康依赖于阴阳的平衡。阴代表着水、寒、滋养,而阳代表着火、热、驱动。理想的状态是,位于上焦的心火(阳)能够通过气机的调节,温暖下焦的肾水(阴);而肾水也能够向上滋润心脏及全身。这种上下互通、阴阳相济的状态,保证了体内的温暖和润泽,使人既不怕热也不怕冷,身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当人体的阴阳不平衡时,气机的升降发生障碍,上下之间的联系断裂。具体来说,心火和肾水的相互作用出现问题:心火本性上浮,容易引起体内的热气上升,表现为“上热”的症状,如口干、咽痛、易怒等;肾水本性下沉,但如果气机不畅,肾水无法正常上升至滋养心火和上半身,导致下焦寒冷,表现为“下寒”的症状,如畏寒、肾阳不足、腰部冷痛等。


图层 3.jpg


而气机的升降是由脾胃的功能调控的。中焦(脾胃)负责气机的升降,帮助心火下降温煦肾阳,肾水上升滋润心火。如果脾胃功能失常,比如因饮食不节或长时间久坐,导致脾胃气机不畅,就会出现以下情况:


胃气不足,无法将心火向下带动,使得心火过于亢奋,上升过多,产生“上热”;脾气不足,无法将肾水上升,导致肾水无法正常上升至滋润心火,造成下焦寒冷。


组 1.jpg

/五脏六腑气机运作规律图



如何调理“上热下寒”体质


不难看出,“上热下寒”的症状,主要是由于中焦(脾胃)不通,导致身体上下的气机失调。调理的关键在于打通中间的桥梁——中焦,即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

脾的作用是推动气血上升,胃则帮助气血下行。脾气正常升发,可以帮助肝气、肾气向上流动;胃气正常下降,则心气、肺气得以向下流动。只有中焦通畅,气血上下才能协调,阴阳才能平衡。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改善“上热下寒”的情况。


·揉腹

推荐精油:济本按摩油(温肾健脾 调理脾胃气滞)

方法: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双手或者单手反复推5分钟。如果有硬块、痛点等阻滞点,可以反复推揉直至揉散;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推揉肚子。

解释说明:腹部乃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犹如人体脏腑的“集装箱”,腹部有七条重要经络通过,以及人体唯一的横向经脉即带脉,推揉腹部,疏通经络,就可以打通中焦,上下焦也会得到疏通。从而达到舒肝理气、开胃健脾,补肾养心的目的。


组 2.jpg


·泡脚

推荐精油:仙踪精油浴足液(温通解脾 舒润双足)

方法:一般来说,泡脚水最适宜的温度大概是40~44℃,水面超过脚踝大概2~3厘米最好,可以在泡脚水中加入浴足液,泡完之后再搓搓脚底的涌泉穴。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微微出汗为宜。

解释说明:泡脚能把上焦的火引下来,虚火重又手脚凉、腿肿的人特别适合泡脚。同时脚部分阳气是最弱的,同时足部有很多重要穴位,通过泡脚能够激发人体阳性,改善上热下寒体质。


组 2 拷贝.jpg


·代茶饮

推荐配方:莲子心3g、桂花6g

方法:将莲子心和桂花用开水冲泡即可。

解释说明:莲子心和桂花二药一温一凉,相互制约,清上暖下,解渴而不伤阳。除此之外,还可以适当饮用红茶、普洱茶、玫瑰花茶等。